三亿体育·(中国)app网站

图片

图片

当前位置: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资讯
洪泽区:“高标准农田+”建设模式,为乡村振兴攒足后劲
时间:2023-11-17 08:57  作者:谢洪亮 吴兵成 字号:[ ] 来源:农业农村局

近年来,淮安市洪泽区以乡村振兴“三级先导”示范区建设为契机,积极探索“高标准农田+”建设模式,着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,提高资源吸收、整合能力,有效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繁荣,为乡村振兴攒足了后劲。目前,建成高标准农田占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比例达88.83%,先后承办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座谈会、现场推进会,经验做法被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改革报》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。

“高标准农田+土地流转”。探索“先流转后建设,先平整后配套”的土地管理制度,将村级土地流转率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先决条件,新建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91%,土地租金较整治前亩均上涨150元左右。推行“龙头企业+合作组织+农户”适度规模经营模式,项目区内从事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45家,覆盖粮食种、保、收、储等各个环节,30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率达70.35%。

“高标准农田+三产融合”。在项目区叠加实施绿色稻米基地建设、稻田综合共养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等项目,发挥试点集成效应,吸引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集聚了岔东食品、森浩米业、丰盈米业等一批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的农业龙头企业。探索“稻米种植+观光+体验+品鉴+营销”全产业链开发模式,将稻米种植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业态与旅游观光、农耕体验等产业有机融合,拓展农家乐、度假村、休闲观光等20余种产品业态,有效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。

“高标准农田+品牌塑造”。探索高标准农田项目区“公用品牌+第三方运营+农业生产经营主体+农户”发展模式,整合全区农特产品牌资源,建立可追溯保障的产品质量管控机制,促进农产品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,“岔河大米”等绿色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,“洪泽大米”区域公用品牌包装使用率达70%,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。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